我是不大喜欢下雨的。近日雨水连绵,天是阴沉的天,地是潮湿的地,让人昏沉。不喜下雨的缘故很多,不能与友人出行,不能去打喜欢的篮球,凡此种种。雨天止步于家中,外面淅淅沥沥地响,只能是耐着性子听雨。 听雨要有雅兴。忙碌的人是不会有闲情来听雨的。我并非大雅之人,自认是听不出何韵味,只是坐于案前,除了看书,便是听着雨声。外面很静,静得只听见雨声,又或许是心静,静下来才听见雨声。雨声下的环境并不显嘈杂,反而有些恬静。看书到疑惑处,偶尔抬头望天,灰蒙蒙的天貌似不会告诉你答案,而散落在窗沿的雨水发出“滴答”声,像是欲言又止,只能带着思索继续阅读,四周霎时又感觉安静了,在本应让人感到浮躁的雨天。雨声更像琵琶“嘈嘈切切错杂弹,大珠小珠落玉盘。”这种动态的安静,或许只有像我这种闲置家中的人才会有感觉吧。 城市的雨不似乡间。雨水很灰,跟阴云下的城市一个颜色。乡间的雨在大众想象中应该是清新的,就像山中原野的绿树草地一样讨喜,雨声好像也是如此,带着视觉的感官进入你的听觉。生活在城市,下雨时观雨、听雨,雨声带着城市的喧嚣感略显急促,在乡间,雨声是天然的欢愉和恬淡,同是下雨,却又有不一样的感受。或许眼睛会随环境对雨产生心理变化,但我觉得,耳朵不应有这样的偏见,不管是乡间还是城市,雨水敲打窗边的轻柔,跃入水潭的“叮咚”和弦,在叶上戏耍的“吧嗒”轻笑,都是一样的声音,陶渊明小编认为‘饮酒’里面写道:“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问君何能尔,心远地自偏。”暂时忘却城市的浮华,在雨声中穿越至乡间,让心神获得短暂的静谧。 无意看到过蒋捷的《虞美人·听雨》,作者在不同时空下对听雨的心理变化让人嗟叹,少年欢乐急转而下是壮年的伤怀与老年的悲苦寂寞,“悲欢离合总无情,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。”悲怆无奈至极。心境不同,雨声差异迥然不同.古人有才情雅致,以雨为题材的诗不在少数,似李商隐的《夜雨寄北》,苏轼的《定风波》等,古人写诗的意境不同,同是写雨,或喜或悲。与我而言,绵绵细雨能让我有诸多联想:草丛的小虫现在一定匆忙地在泥土中找藏身之所,路边聚起一个个小水潭,小路一定变得泥泞而潮湿……窗户响起“咚咚”,我都能想到雨水留下的点点滴滴,闲暇无事时天然是能联想这些,但困苦焦躁时,心里看到的,不知又将是一副怎样的光景。 我是不大喜欢下雨,所述的雨亦非倾盆大雨,只是雨声连绵,不妨一听,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找寻一下淡然,岂不妙哉?
- 2025年01月05日
- 星期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