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两个孩子的爸爸,2-3岁的宝宝是个一个特殊关键的年龄段,他的自主觉悟萌芽,对一切事物非常好奇,。这个难题也一直是我思索操作的难题。
中国有句老话“三岁定八十”,并不无道理。国内外婴幼儿研究机构多年研究表明:孩子的很多想法、习性和智力是3岁前打下基础的。教育的忽略或不当,将会造成孩子日后行为、智力、心理、性格等方面的遗憾。宝宝在3岁前属“潜性吸收性心理”阶段,其进修模式就像“摄像机”一样,在无觉悟中吸收大量智慧,具有无限的进修潜能。一旦错过这个阶段,这种特殊、强大、具有原始生活力的进修力就不复存在了, 因此正确的早期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?
重复练习:专注力培养
?
先看一个宝宝行为常见案例:宝宝玩积木的时候,不停地把一些圆柱体放进不同的容器中,接着又把它们取出来。这些圆柱体大致不同,正好可以放进那些容器相应的孔里,就像用软木塞盖住瓶子一样。一切经过看上去缓慢而有节奏。出于好奇,一直在教室外观察他的老师便数了数她这种重复的动作,结局是42 遍。所幸的是,周围都很安静,没有人去打扰他,他每完成一个动作的时候,脸上总是不自觉地微笑。到最后他好像累了,环顾了四周后感觉像刚从梦中醒来似的。宝宝如此专注地反复做一件事,以至于感觉不到有人在一边看着他。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孩子身上也出现过,我们称之为”重复练习”。每次完成那种体验之后,他们就像完成某种重大的任务一样,脸上充满了喜悦和高兴的表情。
2岁的孩子正处于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年龄,通常这个时期孩子的注意力会不停地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。然而,孩子一旦碰到吸引他们的事物,就会忘我地投身其中,并一再地重复训练, 注意力的集中程度特别惊人。孩子的手脏了,妈妈就要求他去洗干净。后来发现他的手已经洗得很干净了,但他还在不停地洗。到晚上睡觉的时候,还去再洗一遍。过了几天妈妈发现,她的孩子现在会自觉地洗手了,孩子见人就会自豪地伸出于净的小手给他们看。
其实孩子们的这种重复练习,正是其锻炼和进修的需要。通过反复的训练,他们的各种生活能力得以完善,智力也因此得到提高。只要一开始教得仔细,甚至细致到每个细节,那孩子们就会不断地重复这个练习。由于他在这个经过中获得了我们难以想象的乐趣和满足,这些动作根本无需大人强迫,他们自己会完成得很好。正是通过这种看似毫无意义的重复练习,孩子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。而且在这一重复练习的经过中,他们的注意力一直处于忘我的境地,这样对孩子智力的培养也起到很大的影响。 ?
自在选择:让我自己做
孩子在这个时候思索和行动开始具有独立性,不喜欢被父母或老师人为地规定,渴望自己选择不同的事物和行动。这种自在选择,使我们能看到他们心理的需要和倾向。只要有机会,而且保证大大众不去干涉他们,他们总会选择一些自己偏爱的物品,哪怕只是一把小尺子,他们也会玩得不亦乐乎。
有些孩子在家里,一切事务都没有做主的份儿,小到晚餐吃何,该看何电视节目,大到是否参加培训班,一切都是父母说了算。孩子总有事不关己,无权过问的感觉,因而,他们的童年可能并不像成人所想象的那么高兴。正因如此,很多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快点长大,做自己喜欢的事。让孩子们自在地做一些选择,是培养他们形成乐观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。当然,父母在大多数事务上不能不做主。让孩子自在选择,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想做的事务,而是选择需要做并且是正确的事务。但有些事让孩子做决定也无妨,比如听任孩子画白马而不是画花 草。当然,随着孩子的长大,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决定更重要的事务。
“请不要命令我,让我自己做。”听到孩子的呐喊,我们应该觉悟到不可轻易去干涉他们的选择,不要总是以为自己的安排就是恰到好处的,其实孩子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才会去不厌其烦地花费精力去做。如果给孩子不喜欢的物品,那只能给他增加不必要的灵魂负担,他们也得不到高兴。
?
2-3岁宝宝的常用教育方式
1、早期阅读: 每天和他一起看一篇故事,用家里的大狗考利或者再去买一些以图片为主的故事书。故事要短小精悍,讲故事的时候注意加入一些形容词或者成语,丰盛他的语言能力。给他讲故事的同时要求他复述,或者让他自己看着画面编故事。无论他编的是何,都要鼓励他说下去,刚开始时可以帮助他一起编。
?
2、游戏:和他一起玩看医生,过家家,去家乐福购物,警察叔叔抓坏蛋等游戏,自己编一下游戏内容,稍微丰盛一点。你和宝宝一人扮演一个角色,如看医生的游戏,一个扮医生, 一个扮病人。平时教他注意观察所扮演的这些角色。
?
3、增加智慧面:可以通过在路上看到的任何事物来增加他的智慧面,如各种动植物和建筑的名字,各种商店的用处,以及看着天空给他讲一些天文学方面的智慧。
?
4、质量的培养:每天抽一定时刻和他聊天,让他讲讲幼儿园的生活,接着灌输一些好的品德。也可以通过读故事的方式灌输,一个故事讲完后用简单的话拓展资料这个故事所体现的那些好的品 质。不断重复,加强印象。
5、慈爱和同情心培养:利用一切机会灌输他必须具备慈爱,知道关心别人,同情弱者。这点你可以看宝宝主页上的一篇成长日记“慈爱的培养”。比如小郭问我要衣服的时候讲了那个孩子的故事,他只有一岁,妈妈不要他了,自己走掉了,我就把这个孩子的故事告诉了他,让他自己去把那包衣服给小郭。平时在路上看见乞丐也可以对他说说他们很可怜之类的话。还可以要他爱护动物和植物。
6、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:让他自己的事务自己做,提供机会让他决定一些事务,比如穿衣服给他两件衣服,让他自己选择喜欢的;出去玩可以让他选择玩的地方。平时他要自己做事务,尽量不要拒绝,如果要拒绝,需要告诉他缘故,并对他的这种热诚给予肯定。
7、以赞赏教育为主:多表扬,多鼓励。不要打孩子,那是最伤害孩子心灵的。不要讲粗话,注意以身作则。
三岁宝宝的独立性表现
当孩子两三岁的时候,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,开始出现“给我”、“我要”、“我会”、“我自己来”等自我独立意向,如果这时幼儿的独立活动要求得到满足和成人的支持,将开始建立自我肯定情感,相反则容易产生退缩行为。大多数活动,包括进修,对于幼儿来说都是新鲜而有趣的,那么厌学心情是怎样产生的呢?这很可能是成人喜欢以“简单的命令”使然,孩子容易因此对劳动和进修产生对立心情或厌恶心理。
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00位儿童进行长期追踪观察,30年后发现20%的人没有取得何成就。与其中成就最大的20%的人对比,发现最显著的差异并不在智力方面,而在于特点质量不同。成就卓著者都是有坚韧毅力、独立性和勇往直前等特点质量的人。可见孩子的独立品格对成长和成材是何等重要。
独立性是指一个人独立分析和难题解决的能力,它是社会生存及进行创造性活动必备的心理质量。幼教专家指出,生存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独立性,包括独立觉悟和独立能力,重点培养自理生活能力。独立性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。
一是要求“摆脱成人控制”。2―3岁幼儿自我觉悟开始萌芽,言语和动作的提高迅速,对周围全球的认知范围扩大。他们喜欢到处看到处摸索,不要成人抱着,甚至不愿让人拉着手走路。他们已经能表达自己的愿望,对成人要他干的事,往往回答“不”。对自己要干的事又说:“我会,我自己来。”
二是由于手脚动作还不特别协调,走或跑容易跌倒,用杯喝水会泼翻,用勺吃饭会洒在身上。这些现象通常被认为“不听话”、“犟”。
三是渴望与同龄伙伴交往。交往是幼儿的一种提高性需要,2-3岁的独生子女尤其明显。他们特别喜欢与邻里的小孩子玩,甚至会说“没人陪我玩,没劲”等。而父母往往以不放心、不安全为由阻碍他们交往。